档案RFID智能管理信息化系统

一、 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我国档案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档案业务规模扩大,数量逐年增加,档案类型日益多样化,信息量迅速扩大。但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和技术问题日益突出:

(一)档案编目流程繁琐低效,整理时间长

传统上,档案入库后,需要对档案进行分类、排序、装钉,然后手动撰写档案盒的相关信息,最后手动复制档案目录,将目录与档案一起包装在档案盒中。

(二)档案存储顺序容易被打乱

虽然档案一般分类存储,但由于人工操作的随机性和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档案存储的顺序不可避免地被打乱,导致档案存储无序,难以找到。

(三)档案查阅时间长

随着档案的规模和类型越来越大,在寻找文件时,管理员首先找到存储这类文件的文件架,然后根据文件的编目信息在文件架的每个网格中找到。

(四)档案盘点操作不科学

由于档案数量众多,档案材料封装在档案箱内,一般只清点档案箱的数量。

(五)管理失效档案滞后

有效期是档案价值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超过有效期的档案没有价值,需要定期销毁,以减少档案库存资源的占用。作为新一代的材料跟踪和信息识别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档案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带来了可能性,在其他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二、 RFID应用于档案管理的方案设计技术

(一)RFID技术简介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自动识别技术。一个典型的RFID该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射频电子标签、读写器或阅读器和天线。它集编码、载体、识别和通信技术于一体。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无线电波读写和识别标记媒体的过程。非接触性是其明显的特点。

(二)将RFID档案管理中的技术应用具有以下优点:

非接触式数据采集。

2.快速扫描,一次性数据处理量大。

3.标签信息容量大,使用寿命长,可重复使用。

4.高安全性。标签上的数据访问具有密码保护,识别码独特,无法复制。这种高度安全的保护措施使标签上的数据不易伪造和篡改。

5.抗污染性强,耐久性强。传统条形码的载体是纸张,容易被污染,但是RFID对水、油、化学品等物质有很强的抵抗力。

6.体积小,形状多样,RFID读取不受尺寸和形状的限制,不需要与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质量相匹配,以便读取精度。

7、可重复使用,今天的条形码印刷后无法更改,RFID标签可以重复添加、修改和删除RFID存储在卷标中的数据便于信息更新。

8被覆盖的情况下,8、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RFID能穿透纸张、木材、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材料,并能穿透通信。

9、标签具有EAS防盗功能,配合门通道天线,可防止文件丢失,实现非法取走报警功能

(三)基于RFID档案自动化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如图1所示。

阅读器读取的数据通过网络或无线网络传回服务器。

5、天线安装

为了保证文件标签数据的读取,需要根据文件室的实际情况确定天线布局,包括文件柜和文件密集架的尺寸、样式和材料,以确保最佳的读写效果。

6.多天线分支器

WX-23 UHF RFID天线分支机构是文瑞智能开发的最新一代产品。该分支机构是一个超高频天线分支机构,有1-8个、实时档案资产跟踪和智能密集架的分配RFID天线。WX-三天线分支器由主天线分支器和天线分支器组成。

每个射频输出端口的主天线分支器(ANT1~ANT8)可连接多达32个RFID天线。也就是说,每个主天线分支可以支持4个天线分支。注:考虑到实际应用,实际使用量可能达不到256个天线,请合理规划,发挥最大效率。灵活的天线布局,扩大读写控制半径,大大节省系统成本。

(五)、 RFID档案管理过程设计中应用的技术

(1)入馆

新档案入库前,应根据档案类别、年份、密度等相关信息编目新档案,并通过终端管理器编写RFID将生成的电子标签数据传输到中央数据库,供系统其他模块调用。

如图2所示:

RFID使用,盘点档案成为一项简单快捷的工作:由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查询子系统发出盘点指令,RFID阅读器立即收集文件的相关信息和相应的存储信息,并自动返回收集到的信息,以检查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对于不匹配的信息,管理人员应使用手持阅读器进行现场检查,修改系统信息或现场信息,以完成档案库存。

(3)查阅

如图3所示:

智能管理rfid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