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系统

1.动物追溯系统的概念和背景

概念:

源科技动物标识和疾病可追溯系统(以下简称可追溯系统)以畜禽标识二维码为数据轴,通过防疫、检疫、屠宰监督,利用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络将生产管理和执法监督数据汇总到数据中心,建立从畜禽出生到畜禽产品销售的综合跟踪监督管理系统。

提出概念的现实背景:

1.重大动物疾病的威胁

2.传统方式面临挑战

3.符合国际标准的客观要求

4.公共卫生安全的必然要求

政策背景:

2005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颁布实施,明确规定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不收费,所需费用纳入省人民政府财政预算。销售、收购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应当给予标志的畜禽,或者重复使用畜禽标志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2006年6月,农业部颁布了《畜禽标志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67号),规定新生畜禽出生后30天内施加畜禽标志;离开饲养场前不满30天;10天内引进国外。

农业部关于实施《畜禽标志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新型二维码耳标自2007年7月1日起统一使用。

2007年1月,根据动物疾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动物标志和疾病可追溯性体系。2007年1月,农业部成立了动物标志和疾病可追溯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200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疫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强制免疫动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免疫档案,给予畜禽标志,实施可追溯性管理。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完善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

源科技动物标志和疾病可追溯性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

需求定位

为解决各级兽医从业人员长期使用纸质档案记录动物免疫状况、出具检疫证明、登记监督等问题,注册工作量大、效率低。

为加强动物疾病防治,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建立高效的现代动物标志和疾病可追溯性体系,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业务目标

减少基层业务人员登记档案时的大量手动操作;

集成IC卡用户认证、二维码信息采集、手写输入等,方便用户数据采集和输入,实现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数据可长期保存,便于防疫检疫信息的快速检索;

防疫、检疫、监督业务流程有机整合,当地疾病发生时,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追溯动物饲养、检疫、流通和屠宰路径,实现疾病监测和控制的目的,实现动物疾病的快速准确追溯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跟踪。

推进追溯体系建设

2005年12月,农业部发布《关于开展动物防疫标志溯源试点工作的通知》(农业医疗[2005]59号),在北京、上海、重庆、四川等省市开展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经过两年的试点工作,实践测试了可追溯系统的整体设计理念、三个系统、四个可追溯环节(识别、读取器、传输网络、中央数据库)和四个关键技术,可追溯系统的各个环节都经受住了考验。

目前,全国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开展追溯体系建设。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已完成移动智能读取器招标采购10多万台,网站注册10多万台,二维码耳标申请100亿套,生产100亿套,票据打印机签字数万台, IC十几万张卡。

耳标佩戴、日常免疫、道路监督等信息已向中央数据库提交。

二、二溯系统相关设备

二维码耳标

耳标(二维码畜禽标志)是动物标志和疾病可追溯性系统的基本信息载体,通过牲畜从出生到屠宰防疫、检疫、监督环节,通过移动智能读者等终端设备生产管理和动物健康执法监督数据到数据中心,从牲畜出生到屠宰数据在线记录,它是三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轴心(畜禽标志认购和分销管理系统、动物生命周期全过程监督系统、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

每套耳标由两部分组成:主标和辅标。编码信息在主标正面登录,编码信息由二维条形码和数字编码组成。数字编码由动物类型组成+区划编码+由标识顺序号组成。

• 共15位,第一位表示畜种(1猪、2牛、3羊)

• 第二至七个区划代码

• 第8至15位是唯一的编码

二维码耳标的特点

畜禽标识二维码密度高,容量大,成本低;采用纠错机制,磨损或污损时正确阅读;采用加密行业专用代码,具有防伪功能。

源科技移动智能阅读器AT100 gSMART8900

源科技移动智能读者可以阅读耳标和检疫证书二维码 、集成身份验证、信息输入、IC打印和存储卡读写、电子检疫证;

源技术移动智能读者数据通信集成,无线实时数据传输;

远程自动更新系统,易于维护,支持手写和触摸屏;

源科技移动智能读者便携式设计,适用于移动作业的防疫检疫;

 

本文来源:rfid世界网